村网通总站 苏营村 477735.nync.com 欢迎您!
设施农业在中国发展不起来,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有人说是因为设施化水平,有人说是生产技术,有人说是行业起步晚。
首先,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大量资本涌入农村,进入农业,要发展设施农业,资金充足;其次,每年无数的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访、交流,为我们的农业专家带来最先进的技术指导;再次,从中国90年代引入设施农业开始,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起步并不晚。
然而,为什么我们的设施农业仍然落后国外很多,生产技术仍然举步不前呢?《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人”。
一般来说,设施农业的资本主要有两大来源:大资本方和大种植户。
首先,我们来看大资本方。
大资本方一味图快,为了规模而规模,为了高科技而上设施,生搬硬套国外所谓经验。由于不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大多会过度追求高端设施带来的短时间高科技的快感,从而忽略设施设备大幅度的提高和实际生产提高的平衡,一味追求高大上。在大规模投入以后只能通过政府后期补贴或者配套用地的形式维系下去,没有长期生产规划,一旦政府减少或取消补贴,就会迅速崩塌。这样是无法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
其次,我们来看大种植户。
小生产者从大田生产转型,局限于大田栽培的经济收入情况,只是通过非常有限的设施来修正某个生产环节,无法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度飞跃。同时他们缺乏行业互助、互动及“抱团”,因此无法得到更经济的知识技术支持,导致自身发展缓慢。再加上有些种植户经历了无数大项目的倒塌,以及自我认知的局限性,他们会否定部分设施化生产的思路,总结出无数“中国特色农业发展套路”。
总结来说,中国设施农业普遍缺乏拥有大规模设施化生产眼光和意识的人。
因此,第一,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回归理性,设施农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通过增加设施、设备投资,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稳定的生产保障和更安全的产品输出;第二,设施农业的高投入特性,决定了发展道路只能由小变大,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第三,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放开眼光,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实际生产来验证、吸收;第四,我们的相关农业专家学者要多到农田中了解实际生产,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中国的设施农业才能稳步向前,实现“弯道超车”,在世界农业行业中站稳脚跟。